新研究:手机也是“过敏原”!专家手把手教你定期消毒
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李红梅
《2022年移动状态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移动设备使用量为3.8万亿小时,创历史新高,我国用户使用手机时长居全球第17位,平均每天3.3小时。如今,手机几乎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出门可以不带钱和钥匙,但绝不能不带手机。手机在绑架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威胁着健康。在11月10~14日召开的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年会上,爱荷华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联合报告指出,手机上蓄积了大量尘螨、灰尘等过敏原和细菌,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研究团队选取了15名受试者,用静电湿巾在其手机表面取样。结果发现,所有手机表面都检出了大量过敏原、β-D葡聚糖和内毒素,特别是养宠物的人,手机表面还携带了猫狗身上的毛发和致病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红梅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手机不离手已成常态,人们出行、朋友聚会、做饭、吃饭、上厕所时都会携带,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病菌就会黏附在上面。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曾发现,手机携带的细菌数量是马桶坐垫的10倍。新研究中发现,手机表面检出大量β-D葡聚糖和内毒素,前者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人们长期接触这类物质,会导致慢性气道和刺激性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非常耐高温,在100℃的高温下加热1小时也不会被破坏,它可导致人体发生炎症反应,出现皮炎、腹泻、发烧等不适。而且,一些生产厂商在制造手机外壳时,常添加了镍、镉、铬等金属成分,使其外观更漂亮,而这些金属是常见的过敏原。若长时间“煲电话粥”或用手指滑动屏幕,很可能引发“手机皮炎”,患者多表现为接触部位瘙痒、红疹等。
李红梅表示:“虽然新研究中给出了解决之道,即使用含有氯己定、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单宁酸和苯甲酸苄酯等成分的清洗液,定期擦拭即可有效减少手机表面的病菌,但这类产品很难在购买到。因此,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消毒,如果使用频率较高,每天早、中、晚将手机壳拆下来,用含有酒精的湿巾擦一遍;若使用时间短、频率低,每天擦一遍即可。本身就是过敏体质或家里养宠物的人,更要注意对手机进行消毒。而且,不要把手机带进厨房、厕所,更不要边吃饭边玩手机,以免沾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玩手机时间不宜过长;摸手机后最好不要再摸脸、抠鼻子;打电话时可使用耳机,以远离皮肤;不用手机时别随意丢在包里,可放在夹层中,以减少与其他物品频繁接触;如厕时最好不要带手机或放入口袋,上完厕所,洗净双手后再拿手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保健营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电话:010-64201955 邮箱:cncare2008@126.com。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