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喝饮料不健康?研究发现:这种饮料对身体好,建议你夏天多喝
很多人都知道长期喝饮料不健康,但其实有一种很“古老”的饮料,对健康很有帮助,不管是医生还是各类研究都建议你多喝点!
茶饮,是除了水之外,喝得最普遍的饮品了。尤其是夏天,喝茶既解暑又解腻,很多人闲暇或饭后都会喝几杯。经常喝茶对身体有哪些好处,你知道吗?
经常喝茶
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1. 降低死亡风险
2022 年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对50万名饮茶的人随访了大约11年,结果发现,每天喝≥2杯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比不喝茶的人低9%-13%。①
2. 降低患癌风险
2020年发表在《营养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喝茶真的可以预防癌症,尤其是口腔癌。同时,饮用各种茶与胃癌、结直肠癌、胆道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降低有关。②
3. 降低糖尿病风险
2021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对中国约50万成人随访11年的研究则显示,与过去一年从未喝过茶的参与者相比,日常饮茶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8%。③
4. 降低中风风险
《中风》杂志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8万多名日本人平均随访了13年发现,每天喝2-3杯绿茶的人,中风风险降低14%,每天喝4杯或更多杯风险降低20%。喝绿茶之所以能降低中风风险,主要是因为绿茶中的儿茶素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增殖、抗血栓形成等多种机制保护血管。④
5. 降低高血压风险
2023年发表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项对中国7.6万成人的研究显示,喝茶可降低高血压风险,其中喝绿茶可使高血压风险降低6%,即使不是每天都喝,每次喝的量也不多,只要坚持喝,长期也能起到降低高血压风险的效果。⑤
6. 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2018年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喝茶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坚持饮茶的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8%。⑥
7. 降低痴呆风险
2022年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郁金泰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喝茶的人相比,喝茶可使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降低16%。⑦
茶的种类这么多,
喝什么茶最好?
不同的茶风味各异,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选择。上海市周浦医院肿瘤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周莉2017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不同人群适宜的茶也有不同,科学饮茶,最好不要拘于某一种茶类。⑧
1. 绿茶:适合内热体质、胃热的人,不适合体寒、有胃溃疡、容易失眠的人。
2. 青茶:也称“乌龙茶”,不寒不热,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3. 红茶:全发酵茶,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更适合老年人。
4. 黑茶:适合任何人群,包括虚寒体质的人,老人也比较适合。
5. 白茶:具有健胃提神,祛湿退热,适合中老年人饮用。
6. 黄茶:清热降火、生津润燥、助消化,适合需要清火的人。
对于很多人关注的“喝茶防癌”,应该如何选择茶的种类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郑荣辉2023年在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公众号刊文中介绍,茶叶的防癌效果主要与所含茶多酚类物质有关,而这一物质会在发酵过程中被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所氧化,导致其含量降低。
就防癌效果来说:
1. 绿茶、白茶,不发酵或轻微发酵的效果最佳;
2. 青茶类(如单枞、乌龙、铁观音等)效果次之;
3. 红茶与黑茶类经重度发酵制作后,茶多酚含量较低,其防癌效果相应也降低。⑨
怎么喝茶能够
获益最大?
很多人天天喝茶,也没想到,喝茶竟然有这么多健康益处。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秘书长、注册营养师谷传玲在科普中国公众号刊文中表示,要最大程度地获得这些健康益处,茶叶应该怎么存放、茶水应该怎么喝?
1. 茶叶密封、避光储存
茶叶容易吸潮也容易串味,让茶喝起来“鲜爽”的茶氨酸容易损失。抗氧化的茶多酚也容易氧化损失,而且温度高时损失更严重。所以,茶叶要密封、避光、低温储存,短时间不喝的茶还可以抽真空后冷冻起来。
2. 冲泡温度适宜
一般建议绿茶用80℃左右的水冲泡,红茶和乌龙茶用沸水冲泡,这样可以平衡咖啡因、茶多酚、茶氨酸等成分的溶出,冲出的茶更好喝。
3. 茶放凉再喝
我国广东潮汕地区的工夫茶讲究滚烫的时候趁热喝,但是真不建议这样,因为高温会损伤食道,增加食管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饮用温度超过65℃的热饮料可能会致癌,所以用沸水冲的茶,建议放到不烫嘴再喝。
4. 多喝淡茶、少喝浓茶
浓茶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容易引起恶心、胃灼热、心悸等问题,下午或晚上喝也会影响睡眠,所以要少喝。另外浓茶富含的鞣酸还会影响铁的吸收,有缺铁性贫血的人最好不喝。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保健营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电话:010-64201955 邮箱:cncare2008@126.com。
相关信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