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 14-1172/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

“新农人”余锦雅侧记——创新推行有机种养 致力打造健康农产品

2024-05-28 08:40:34 来源:

  在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的江门市六六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六顺农业”)的试验田里,余锦雅蹲下身,轻轻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后说:“这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每一粒土壤都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余锦雅,一位95后“新农人”,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农业的热爱,用有机农法守护着这片土地,传递着健康农业的理念。作为六六顺农业技术总监、江门市康雅农业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他的故事和实践正激励着更多“新农人”投身于健康农业事业。

  在挫折中崛起的农业创新者

  沙堆镇是传统农业大镇,余锦雅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对农耕有着深刻的理解。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3年的中医药知识学习,为他后来南药种植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刚开始创业时,遇到的挫折是常人难以面对的。”余锦雅说起当初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从事农业种植感觉非常艰难。“种植的品种多次失败后,原始积累的资金都亏完了,最后都不敢再问家里拿钱。”余锦雅表示。失败并没有把余锦雅打趴,余锦雅重新承包了几十亩的土地,每天登记农业数据,综合分析各种问题,以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他联手另外一位志向相投的好友,创建了六六顺农业,瞄准需求量大增的新会陈皮,重新选定种植新会柑。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经过多年的试验,余锦雅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有机生物农法、农作物管控和生物土壤改良的综合解决方案。采用这些农业创新实践后,新会柑的产量得到大大提升,这不仅增强了余锦雅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决心,而且激励他继续在农业领域精耕细作。随后,他再次流转60亩土地,开始种植南药牛大力,并开发牛大力酒、牛大力干品等。

  农业创新路上不停步。余锦雅表示,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将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相结合,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已初步取得不俗的成果。“目前‘稻虾共生’项目处于试验阶段,除了水稻正常收益外,额外的罗氏沼虾亩产大约1000斤左右,市价约50元/斤,产值每亩就增加了约5万元,效益还是不错的。”余锦雅表示,由于养殖罗氏沼虾,水稻完全不能施用化肥农药,纯有机种植的水稻,碾出的大米不含农药,虽然价格比常规大米贵很多,但是注重健康的消费者都愿意购买。

  “‘稻虾共生’项目已经投入40多万元了,赚的钱又重新投入扩大生产,基本上没钱剩的。”余锦雅表示,做农业都是这样,赚到钱后又投入到其他项目,不断试验、不断试错、再纠正,以保障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引领生态农业创新

  “我从小就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对农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余锦雅回忆道。他的双手厚实而有力,是多年田间劳作的见证。“农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它是我的激情、我的使命。”

  在余锦雅的试验田里,“稻虾共生”模式与南药及水果种植交相辉映,共同绘就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农业新画卷。“我们采用有机生物农法,以益生菌为基础,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品质。”余锦雅介绍。

  他指着一块稻田,那里安装着水位传感器和流量检测仪,通过智能系统实现灌溉自动化管理。“这是科技的力量,”余锦雅说,“我们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案例?余锦雅表示,一是有机生物农法的应用。采用益生菌为基础的有机农法,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实践之一。这种农法不仅提升了土壤的生物活性,还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农作物技术管控。通过技术管控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和品质,这涉及对作物生长周期的精准管理。三是生物土壤改良。注重土壤的生物改良,通过使用有机农法,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强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我从小就接触农业,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余锦雅站在绿油油的稻田边,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眼中闪烁着对农业的热爱。“我深深爱着土地,热爱农业事业,”他说,“土壤是人类作物生活最为重要核心基础,土地是生命起源,我们把田土当成自己儿女去呵护它。”

  余锦雅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努力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实践,探索“稻虾共生”项目,种植南药牛大力、水果等多种农作物。“我认准农业为终身事业,愿意继续努力在农业方面奉献我的才能和经验,”余锦雅表示,未来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做健康产品,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

  克服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困难

  “当初向农民推广益生菌土壤改良技术时遭到不少的质疑。”余锦雅表示,后经过实践,以产量和质量向农户们证明了这种农业创新技术的可行性。

  首先是传统观念的接受度。传统农业社区对有机农法和益生菌土壤改良技术持怀疑态度,因为这些方法与传统的农业实践不同。余锦雅则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有机农法和益生菌土壤改良技术的认识,展示其长期益处,并通过示范田和案例研究来证明其有效性。

  其次是技术转换的难度。农户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实施新技术。于是,余锦雅通过组织工作坊、现场指导和提供技术咨询来帮助农民掌握有机农业技术。

  同时,有机产品面临市场接受度低和销售渠道有限的问题。余锦雅则通过建立合作社和合作市场,以及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拓宽销售渠道。在余锦雅的带动下,数十位农户组建了江门市康雅农业专业合作社,在育苗、种植、收割、销售全链条抱团发力,大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此外,余锦雅在推广有机农业的过程中,面临农产品有机认证成本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不确定性以及消费者认知度不足等多重挑战。余锦雅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寻求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以降低认证成本。二是通过改良种植技术和提高作物多样性来增加产量,并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提高经济效益。三是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和消费者教育来提高有机产品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科创与培训助力农业发展

  余锦雅深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在江门市康雅农业专业合作社,余锦雅积极组织农业培训,提升农民现代农业技术能力。他相信,通过分享和传授,可以让更多的“新农人”了解并实践健康农业。

  “万物土中出,土好病才轻。”这是余锦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到健康农业的价值。

  “我希望能把我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受益。”在一次培训课上,余锦雅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向农户讲解如何利用益生菌改良土壤。“土壤好了,作物自然就长得好。”他的话语简单而深刻,赢得了农民们的阵阵掌声。余锦雅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他的合作社成为了当地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吸引了众多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注。

  此外,余锦雅还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其他农民学习和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努力,余锦雅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农业技术水平,也为提升整个沙堆镇农民的种植技术经验做出了积极贡献。

  “余锦雅是我们的骄傲,他用科技点亮了农业梦想,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合作社的一位负责人说。在余锦雅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他和农民们一起劳作的照片。“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余锦雅说,“农业是我的根,也是我的未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保健营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电话:010-64201955 邮箱:cncare2008@126.com。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21 www.cbyy.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201955、87557395    QQ:1817689480    举报邮箱:cncare2008@126.com     京ICP备202304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