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产力局与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公布《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白庆丰) 2022年11月23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与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今日公布《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主要数据,聚焦产业发展特色、掌握行业情况,分析发展机遇 ,探讨香港业界应如何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为政府及业界打造高增值生命健康产业链提供参考。
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先生(左)和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教授(右)在《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发布会上,指出香港应整合优质资源,集中发展医疗和诊断设备、中药、保健食品这三大优势领域,加速发展基因和干细胞这一新兴产业,培育Bio+多元人才,加大内地与香港制度互通。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生命健康产业深受各地政府、企业和资本市场重视。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施政报告》中表明将大力发展生命健康科技。数据显示, 2020年生命健康产业全球集资额达709亿美元;而香港的医疗卫生开支于1990年至2020年期间以平均5.6%的年率上升,反映医疗服务及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生产力局于去年底推出的《香港再工业化研究》指出,健康科技、食品科技及绿色科技是香港最具潜力实现再工业化的三大行业;作为再工业化纵向策略延伸篇,今年就其中一项具潜力行业“生命健康产业”作深入研究,于7月至9月开展《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共访问了330家企业,香港企业占273家、其他大湾区企业57家,更有幸获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的支持,联合发表是次报告。
研究结果重点如下:
香港生命健康产业分布主要有9大类别:药物和材料(28%)、医疗和诊断设备(26%)、中药(11%)、保健食品(11%)、医疗服务(8%)、基因和干细胞(3%)、人工智能医疗(3%)、再生医学(2%)及其他(8%——包括美容护肤、医疗消耗品等);而其他大湾区企业则集中在医疗和诊断设备(39%)、药物和材料(18%)及基因和干细胞(13%)。
业务性质方面,香港企业中有25%从事研究及51%从事生产,包括自有品牌生产 (OBM)、原设计生产 (ODM)或代工生产 (OEM)。而其他大湾区企业亦分别有25%从事研究及77%从事生产。所有类别中,香港企业有从事研究比例最高的类别是基因和干细胞(80%)及人工智能医疗(80%)、有从事生产比例最高的类别是中药(63%)。
人员规模方面,75%香港企业不超过50人。用地方面,在港有研发实验室的香港企业中,超过六成的企业实验室面积在1,000平方尺以内;在港有试产线的香港企业中,近六成的企业试产线面积在1,000平方尺以内;在港有生产线的香港企业中,超过八成的企业生产线面积在10,000平方尺以内。
产值方面,20%的香港企业实现年度总营业额高于1千万美元,达到这一规模比例最高的类别为基因和干细胞(30%)。37%的其他大湾区企业实现年度总营业额高于1千万美元,达到这一规模比例最高的类别为中药(67%)。
其他大湾区企业在港投资五大考虑因素中,一致看好香港其中四项表现,依次为:营商环境、拓展海外市场的便利性、政府支持及行业相关优惠政策、本地临床数据获其他国家认可,充分反映香港国际竞争力倍受认可,对海外企业具吸引力。这四项因素以外,营运成本高是令不少企业关注的主要因素。
38%受访香港企业有意在港投资,当中有意投资研发(84%)、试产(65%)和生产流程(67%) 。所需用地少于5千平方尺,以进行研发(70%)、试产(65%)、所需用地少于1万平方尺进行生产(51%)。当中在港投资预算为300万美元以上,以进行研发(21%)、试产(27%)、生产(48%)。
37%其他大湾区企业有意在港投资,当中100%有意投资研发工作,而有意在香港投资试产和生产流程同样为14%。所需用地少于5千平方尺,以进行研发(62%)、试产(43%)、所需用地少于1万平方尺进行生产(33%)。当中在港投资预算为300万美元以上,以进行研发(27%)、试产(47%)、生产(71%)。
研究勾勒出生命健康产业在科技成果商品化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为缺乏多元人才。受访香港企业表示未来一年最需要的五类人才依次为市场学、信息科技/统计学/数据分析、产品检测及认证、企业管理、制造/工业工程;当中需要制造/工业工程人才的企业中有超过60%认为本地供应不足。受访其他大湾区企业表示未来一年最需要的五类人才依次为市场学、制造/工业工程、企业管理、产品检测及认证、信息科技/统计学/数据分析。
四大发展建议:
综合香港生命健康产业优势基础、业界面临的挑战及所需支持,并吸纳产、学、研各界专家的分析与卓见,是次研究报告对香港发展生命健康科技产业提出四大建议:
第一:集中发展医疗和诊断设备、中药及保健食品三大具优势产业;
第二:加速发展基因和干细胞新兴产业;
第三:培育Bio+多元人才;
第四:加大内地与香港制度互通,例如药物/医疗器材/专利/临床数据互认、科研
样本/实验试剂/遗传资源进出。
生产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先生表示:“目前香港生命健康企业科研投入比例高、从事生产比例高、产值高、员工人数不多、用地不多,是值得大力推动的高增值产业,特别可集中发展医疗和诊断设备、中药和保健食品这三大香港较具优势的领域。本次研究还发现,从事基因和干细胞领域的香港企业在科研投入、实现年营业额高于1千万美元的比例均领先其他类别,可见这一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强劲,产业规模有望大幅扩大。香港是生物科技企业在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融资中心,特区政府应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顶尖融资中心的地位,善用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第18A章允许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融资的政策,吸引海外资金及具潜力的初创和龙头企业来港;加上特区政府表明将积极推出更多配套措施,将提供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等基建设施。这些积极措施有助吸引龙头企業及具潜力的初创企业落户香港,将海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引进来’,同时发挥‘香港制造’品牌优势引领内地企业‘走出去’。鉴于营运成本是海外企业决定是否投资香港的重要因素,应当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如推动‘工业4.0’智能生产技术,助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升质量、减少用地、升级转型,带动生命健康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他续说: “研究发现,缺乏多元人才是业界将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最大挑战。企业未来最需要的人才,并非只集中生命科技,而是跨学科的多元人才,如同时涉猎市场学、信息科技/统计学/数据分析、产品检测及认证、企业管理、制造/工业工程等学科。报告更建议香港高校考虑设立更多跨学科课程,以配合多元人才的殷切需求;报告还建议企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并善用政府资助;如生产力局的夏季与冬季‘实习计划’,为大学生缔造职场实战机会,帮助香港培育Bio+多元人才,带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教授指出:“本次研究显示,加大内地与香港制度互通,有助科研成果商品化,更可强化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优势互补效应,集聚全球创新资源。香港作为生命健康创新研发枢纽,拥有2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及全球领先的联合研发中心,临床试验数据同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等监管机构认可作药物注册用途,对科研要求高的生命健康产业,香港优势显著。支持特区政府在现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更多本港医疗机构纳入内地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名单,使其临床试验数据可用于在内地申请药物注册,推动香港成为本地和国际制药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的重要平台。再加上‘港澳药械通’的实施,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定医疗机构经广东省审批后使用临床急需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为香港生命健康业带来新机遇。支持特区政府争取扩大‘港澳药械通’的实施范围,包括扩大适用的药物和医疗仪器目录,并逐步扩展有关安排至其他大湾区和更多内地城市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促进香港与内地生命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产业潜力,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为香港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大湾区建设增添新动能。”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保健营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保健营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相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电话:010-64201955 邮箱:cncare2008@126.com。
相关信息